保和宮為蘆洲、八里、五股、三重、社子等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
保和宮是臺灣現存極少數同時具有石雕對場作及木結構場作之建築。除了保生大帝以外,也奉祀泉漳的其他神明,廟內懸有「道大德宏」及「神恩浩盪」的古匾。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。由境內七角頭主持神豬比賽,為蘆洲、八里、五股、三重、社子等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。
歷史沿革
蘆洲仕紳李氏祖先為「兌山李氏」家族,居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的兌山地區,當年他們恭請同安縣白礁鄉內的白礁慈濟宮祖廟(金鞍山寺)的保生大帝分靈金身、中壇元帥及虎爺渡海來台,以保平安,入墾大台北地區,最初期在蘆洲建有一草寮小廟祭祀。
臺灣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三年(西元1910年),兌山李氏的李樹華(蘆洲李宅古厝的建造人),以清代貢生的身分,約集族內先賢與各莊頭人研討建造大廟,獲得眾人的贊同,經費由樓仔厝角、水湳角、溪墘角、土地公厝角、三重埔角、八里坌角、社子的崙仔頂角(現為永倫里)等七角頭共同負擔,命名為「保和宮」,興建之初,受到官方的反對,李氏等仕紳多次向日本政府申請建廟,經無數波折才得以興建。